北京大学杜晓勤教授为中文系师生开展讲座“中国古典诗歌体格律研究法举隅”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3日 访问次数:

2023年3月5日下午,皇家88royal登录注册人文社科至善大讲堂第72讲于南光317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担任主讲,主题为“中国古典诗歌体格律研究法举隅”。我院中文系钱建状教授担任主持。

1DB36

诗歌体式指诗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艺术规范,影响着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钱志熙教授、杜晓勤教授均为古典诗歌体式研究的代表学者。本场讲座中,杜老师将古典诗歌体式分为体、格、律三方面进行解析。“体”为体式,主要指具有相对固定形式的诗歌类别,也有“艺术风格”之义。“格”为格调,指作品立意之高下及其艺术特征。中唐时,“格”又指诗体——“格诗”,即有格力、骨格之诗,与“律诗”对称。“律”为诗歌调谐声音之规则、格式。三者异名同实,相辅相成。


杜老师从他撰写博士论文《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的经历入手,为大家讲授他对五言律体形成过程的考察。中国古典诗歌从建安风骨发展到六朝诗歌格力卑弱,再到盛唐诗歌风力凛然,文学史已有定评。但杜老师强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者主体身份转变带来所诉情志的变化是一方面原因,声律和体式的变化在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关于永明律向近体律发展的讨论,传统诗话偏于印象式批评,理论未臻完备。现代则有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徐青先生《古典诗律史》、何伟棠先生《永明体到近体》等珠玉在前。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杜老师对南齐永明年间到唐神龙年间所有的五言新体诗进行逐篇逐句的声律分析,并把声律问题细化为句律、联律、联间律、韵式、对仗等层面。

308B4

沈约、谢朓、王融等人提倡的永明声病说并未明确句律,然可根据避忌“蜂腰”病推导出永明句律为“二五字异四声”,由此产生三种基本句式:(A)□仄□□平(a)□仄□□仄’(b )□平□□仄。再根据句间避忌“平头”“上尾”病推导出永明联律的七种模式:Ab、bA、ab、ba、Aa、aA、aa。近体诗的格律特点则是篇幅固定、多用对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句中二、四字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


经过严密的统计归纳,杜老师提出大量创见。比如在联间粘缀规则上,永明体的篇式存在着粘对律、粘式律、对式律三种模式,近体诗则遵循明确的粘式律。又如五言诗的单句律化,是从永明体诗的“二五字异四声”演变成“二四字异平仄”的过程。此过程又可分为两个层面或环节,一是单句中调声位置由重二五字异声,向重二四字异声转变;二是声调调谐由重四声之异,到重平仄之异,此又被称为“四声二元化”。并且杜老师发现梁大同年间诗人对永明体声律模式已有明显的超越和突破,据此对大同句律的产生及其原因作了深入考察,为大同诗坛“转拘声韵”、“弥尚丽靡”的文学现象作出了更切合事实的解释。在《汉魏六朝五言诗“篇中转韵”现象之考察》一文中,杜老师还提出五言诗韵式的律化,实为通篇一韵且多押平声韵规则的建立过程。


第二部分,杜老师围绕“齐梁体”诗的诗体内涵进行辨析。“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从诗律上看,它与齐梁人所作新体诗(永明体、徐庾体)诗律有别,又与初盛唐之际形成的近体诗律迥异,是盛唐及之后诗人对诗律的新探索,是一种有意与近体诗律相区隔的格律诗。杜老师又以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一诗为例,指出该诗具有初盛唐五言律诗的声律特点,亦仿效了齐梁诗多通篇对仗、辞藻绮秀、影带婉媚之写法特点和体式风格。到了中晚唐,“齐梁体”、“齐梁格”诗则更偏重诗歌格律方面与近体诗律之区隔,内容、题材、风格与齐梁诗歌之关系退居其次。杜老师选用开成年间进士科试诗改依“齐梁体格”这一文化事件,结合省试诗《省试霓裳羽衣曲》《太学创置石经》,推演出中晚唐人心中的“齐梁体”诗特征是不拘音律、不必粘对、不避病犯,并由此进一步提升,认为开成年间进士试诗体格之变不只是文宗一贯崇奉的雅正文学观的反映,其中还夹杂着政治集团的角力竞争,其兴废起止与文宗朝牛李二党政治势力之变化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杜老师聚焦诗歌体式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具体作品比对说明。如从庾信《晚秋》和唐太宗《秋日》二诗可见唐太宗对“庾信体”的效仿。庾诗所择取之物象较和谐、浑融,全诗有统一的风格,即笼罩在晚秋愁怨、凄楚的气氛中,意境凄清;而太宗诗虽然有明显受庾信诗启发之处,但显得物象分散,缺少统一的意绪,有堆砌之感,且全诗情景分割,结尾故作旷达,显得较为突兀。再如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为盛唐古风式七律之双璧。尽管二诗写作手法相近,但相比于崔颢仅在抒发人生失意与乡关之愁,李白更多是在表达盛世乱萌下的兴替之感,政治意蕴强于前作,从而成就另一首经典。


最后,杜老师借用葛晓音先生《〈六朝声律与唐诗体格〉序》为本场讲座作以总结:“(诗律)分析和(数据)统计只是研究的工具和基础,必须和文献考证、文本体悟以及文学史背景的研究紧密结合,落实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前进。诗歌形式的研究,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诗歌的表现功能,只有深入到原理的探索,一切形式的研究才能显示其意义。”


与谈环节,钱建状老师赞誉杜老师的研究成果嘉惠学林,并谈及体格律研究法与宋代科场文体研究的联系。本场讲座在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中落下帷幕。

3CE8A

文:仲皓

图:刘子墨


皇家88royal登录注册

Copyright© 2023  皇家88royal登录注册 - 皇家royal1688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