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文兴”中文拔尖基地读书会 | 杨望龙:引读《汉语》(十一)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访问次数:

2023年11月13日19:30-21:30,2021级中文拔尖班在南光楼102-1开展读书会第十一次活动。本次活动杨望龙老师领读讲解,唐梓欣、李茜、孙梦瑶、周柯霏、芦豪、王晨宇等同学参与讨论,研读内容为罗杰瑞《汉语》第2章第7节“声调的发展”。

学界将上古汉语的音类是中古汉语音类往前追溯的分合结果。因此讨论上古汉语的声调也需要首先考虑中古汉语的声调。

中古汉语声调的名称“平上去入”是描述四个调类的代表例字,不能真实地反映了声调实际的语音特征。从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方言,古今调类分合关系是清楚是,但是中古的调值已经无从参照分歧的现代汉语方言调值推导。

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按照声母清浊可以分出两个调域,由于声母的清浊对立消失,调域就发展为具有音位对立意义的声调,因而就产生了八个声调。日僧安然留存的材料可以证实,至少晚唐时阴阳分调已经成型。

关于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声调,有的学者认为声调的有无,是语言天生的特征,不会无声调语言演变为有声调语言,有的学者则认为无声调语言可以演变为有声调语言。比如奥德里古尔发现,越南语读B调(像汉语的上声)的词经常对应其他南岛语中带喉塞尾ʔ的词;C调(像汉语的去声)的词经常对应其他南岛语中带-h或-s尾的词;D调(像汉语的入声)经常对应其他南岛语中带塞音尾的词。据此,他推测上古汉语的声调来自不同韵尾的脱落演变。因此,上古汉语的“声调”范畴不表现为后世认为的音高,而是一种音段特征的区别。蒲立本认为汉语声调的产生很晚,至少到6世纪s韵尾仍然存在,而且喉塞作为上声的来源特征仍然保留于某些现代汉语方言。


图/文:芦豪


皇家88royal登录注册

Copyright© 2023  皇家88royal登录注册 - 皇家royal1688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